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头条 > 正文

《道语至简》出版

责任编辑:李超       日期:2025-06-25 18:21:50
导读:近日,徐春光创作的《道语至简》由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2025年2月首次出版。书籍简介:《道语至简》将《道德经》里每一句经典箴言的原文进行单独解读并提出了真实的人生感悟。作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道德经》这...
近日,徐春光创作的《道语至简》由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2025年2月首次出版。

书籍简介《道语至简》将《道德经》里每一句经典箴言的原文进行单独解读并提出了真实的人生感悟。作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道德经》这部经典。这在解读老子的众多书籍中是独树一帜的。

该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将《道德经》这本中国的哲学经典大众化,让大多数人都能读懂、悟透,更好的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该书的特点是:引导式读书、指引式思维、引入式思考、分段式阅读、阶梯式感悟、诗歌式感受。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感。对仗式的原文表达方式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感悟这部人生经典哲学。

道语至简.png

作者简介徐春光 中国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人 现任山东省济微监狱审计科科长 高级工程师  一直在监狱一线从事生产和罪犯改造工作。

特别是在罪犯思想教育改造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获得了山东省监狱系统十大教育能手称号。

用儒、释、道三家的精髓来指引人生,正在创作大道至简系列丛书:“道语至简”“儒语至简”“禅语至简”。

 

书籍目录

一 道经1

二 德经2

三《道德经》人生必修的经3

四 大道不能够被完全的说出来4

五 我们所命名事物的名字 只是在我们所认知的范畴5

六 道无名之时和有名之时6

七 无看奥妙 有看外形7

八 有与无是什么关系?8

九 美与丑 善与恶是相对存在的9

十 相反的事物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0

十一 圣人的言行是什么样的?11

十二 圣人对功成的态度12

十三 圣人为什么离不开圣人的位置13

十四 为什么不崇尚贤能的人14

十五 奇珍异宝是祸端15

十六 乱花渐欲迷人眼16

十七 圣人的管理理念(1)17

十八 圣人的管理理念(2)18

十九 圣人的管理理念(3)19

二十 大道 万物的根源20

二十一 圣人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21

二十二 大道存在的时间起点22

二十三 天地对万物的态度23

二十四 圣人对百姓的态度24

二十五 空虚彰显了天之间的包容25

二十六 圣人对说话的态度26

二十七 不死之神——大道27

二十八 天地之根——大道28

二十九 无穷无尽——大道29

三十 天地长久的原因30

三十一 圣人怎样成就自己的事业31

三十二 接近大道的途径32

三十三 水有哪“七善”值得我们学习 33

三十四(1) 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34

三十四(2) 时刻保持一颗沉静、安详的心35

三十四(3) 要拥有给予别人的仁心仁德36

三十四(4) 人无信不立37

三十四(5) 执政的至高境界为人民服务38

三十四(6) 做事要扬长避短39

三十四(7) 做事要把握时机40

三十五 水——没有过失的原因41

三十六 怎样处理太满的欲望42

三十七 锋利的刀易折断43

三十八 钱财乃身外之物44

三十九 骄横能给人带来祸害45

四十 功成身退——金玉良言46

四十一 你的肉体和灵魂统一和谐吗?47

四十二 你的精神和元气聚集起来了吗?49

四十三 你心灵上的污垢清理干净了吗?51

四十四 治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53

四十五 你的意念和感官能够宁静的配合吗?54

四十六 大智若愚是一种境界55

四十七 深妙玄通的大德的四种特征56

四十八 车轮中空的地方成就了车的用途57

四十九 陶器空的地方正是它产生用途的地方58

五十 房子的用途由它空的地方决定59

五十一 有与无在事物上体现的作用60

五十二 六尘对人产生的影响61

五十三 圣人对待外界欲望诱惑的态度62

五十四 圣人怎样看待宠和辱64

五十五 怎样做到“无患”人生65

五十六 应该把天下交给用生命对待事业的人67

五十七 道的三大感官特点68

五十八 另一个最准确描述大道的词语——惚恍70

五十九 大道也有规律——道亦有道72

六十 古代得道之士的高深73

六十一 掌握大道之人的七种特征74

六十二 掌握大道的人不追求盈满76

六十三 怎样才能更好的观察外界事物的规律77

六十四 万物回归的终点自己的本性78

六十五 知道宇宙规律的重要性80

六十六 管理者怎样做到包容知“常”81

六十七 管理者应顺应“大道”才能长久82

六十八 管理者的四个境界83

六十九 诚信的重要性84

七十 论坚持制度的重要性85

七十一 大智与大伪同时出现86

七十二 孝是在不孝的环境中产生的87

七十三 国乱思良将88

七十四 老子评价世人所珍视的三种宝贝可能会冲击的认知89

七十五 大家害怕的圣人也害怕91

七十六 得道之人与众人不同之(1)淡泊恬静93

七十七 得道之人与众不同之(2)始终匮缺95

七十八 得道之人与众不同之(3)外示懵懂96

七十九 得道之人与众不同之(4)看似顽鄙97

八十 得道之人与众不同之(5)注重本质98

八十一 大德的形态由什么来决定99

八十二 大道在事物中体现的特点100

八十三 亘古不变的大道101

八十四 六种与常理相反的现象102

八十五 圣人用什么来做天下的典范104

八十六 日月为明105

八十七 请不要自以为是106

八十八 请不要自我夸耀107

八十九 高傲自大不能长久108

九十 天下不能与相争的原因109

九十一 委屈真的可以求全111

九十二 委屈真的可以求全112

九十三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113

九十四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115

九十五 种麻得麻 种豆得豆116

九十六 为什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117

九十七 为什么不能太自我118

九十八 为什么说在天地形成前就有道了119

九十九 道的运行规律120

一〇〇人在空间的位置121

一〇一 道法自然的奥妙122

一〇二 重和静的重要位置123

一〇三 超凡脱俗的“超然”124

一〇四 轻和躁的危害125

一〇五 五种厉害的行为126

(1)善于行走的126

一〇六

五种厉害的行为127

(2)会说话的127

一〇七 五种厉害的行为128

(3)善于计算的128

一〇八 五种厉害的行为129

(4)善于关闭的129

一〇九 五种厉害的行为130

(5)善于打结的130

一一〇 上天有好生之德131

一一一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132

一一二 虽然看着有智慧 但还是很糊涂的原因133

一一三 深知刚强 而守柔弱134.

一一四 深知明亮 而守黑暗136

一一五 深知荣耀 而守卑辱138

一一六 大的制度不割裂事理140

一一七 治理天下不能靠主观去施为142

一一八 对天下的定性143

一一九 圣人不失不败的原因145

一二〇 万物的秉性不一147

一二一 圣人做事不极端149

一二二 不靠兵力在天下逞强150

一二三 大战之后必有灾年151

一二四 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152

一二五 物极必反154

一二六 有道的人不喜欢的东西156

一二七 左为贵157

一二八 上天有好生之德158

一二九 以对待葬礼的心态 对待战争的胜利159

一三〇 王侯用什么能使万物自然就归从160

一三一 天下万物自然地归从于大道162

一三二 适可而止的重要意义163

一三三 人要有自知之明165

一三四 战胜自我才是强者166

一三五 什么是精神上大的富有167

一三六 有志向人的外在表现168

一三七 怎样才能长久169

一三八 何为永生170

一三九 广博的大道171

一四〇 不言说的大道 不贪功的大道172

一四一 渺小的大道173

一四二 伟大的大道174

一四三 不自大的大道175

一四四 天下万物归附的原因176

一四五 大道与美食和音乐的区别178

一四六 用之不尽的大道179

一四七 上天欲其灭亡 必先令其疯狂180

一四八 以柔克刚181

一四九 为什么要保守国家战略性机密182

一五〇 无所不为的大道183

一五一 使万物自化的大道184

一五二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185

一五三 何为真正有德行的人187

一五四 何为无德行的人188

一五五 有心为善 虽善不赏189

一五六 道、德、仁、义、礼五者的顺序190

一五七 大丈夫的取舍191

一五八 论得道的外在表现193

一五九 论得失道的外在表现195

一六〇 高低贵贱关系196

一六一 美玉与石头197

一六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8

一六三 无中生有199

一六四 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中、下,左、中、右200

一六五 似暗实明的大道201

一六六 真正的相是没有形的202

一六七 辅助并成全万物的大道203

一六八 为什么要辩证的看问题204

一六九 万物都在道中205

一七〇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 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206

一七一 我与古人教导的内容相同207

一七二 什么样的人不得好死208

一七三 水滴石穿209

一七四 无为的好处210

一七五 名利乃身外之物211

一七六 爱之越深 付出越多212

一七七 无为的好处213

一七八 眼见不一定为实214

一七九 清净的巨大作用215

一八〇 有道与无道的天下表现216

一八一 人生三大可怕的事情217

一八二 人最大的满足是什么218

一八三 得道后的能力219

一八四 莫向外求220

一八五 掌握大道的圣人之神通221

一八六 人生的加法与减法223

一八七 顺天下之理 来治理天下225

一八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圣人之心226

一八九 怎样才算具备至善和至信的品德227

一九〇 出生入死228

一九一 长寿与短命的比例229

一九二 作死自己的人230

一九三 万物尊道贵德的原因231

一九四 自然而然的尊贵232

一九五 万物的母亲——大道233

一九六 不劳累的办法234

一九七 人生没有捷径235

一九八 一定要按规律办事236

一九九 食人俸禄 忠人之事237

二〇〇 不拔不脱的本性238

二〇一 不同的修道范围产生 不同的修炼结果240

二〇二 要以熟知的同等事物来体悟其他的同等事物242

二〇三 知道阴阳和谐的重要性244

二〇四 论创新的重要性245

二〇五 沉默是金246

二〇六 玄同的特征247

二〇七 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为什么尊贵248

二〇八 治理国家和用兵的不同250

二〇九 圣人与民的关系251

二一〇 政策对人民的影响252

二一一 福祸真的相倚253

二一二 老子对福祸转换的看法254

二一三 圣人为人处世的四种秘诀256

二一四 怎样处理与人与天的关系257

二一五 积德的重要意义258

二一六 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道理259

二一七 如何治理好大国的形象比喻261

二一八 用大道治理天下的重要意义262

二一九 为什么善与不善的人 都共同信奉“道”264

二二〇 “道”为什么被天下人视为珍宝265

二二一 从容易处着手 从细节处入手266

二二二 请记住 不要轻易的许诺267

二二三 把困难当成困难就不困难了268

二二四 慎终如始的重要性269

二二五 积少成多的三个重要排比句270

二二六 为什么要防患于未然271

二二七 掌握大道之人的“愚民策略”272

二二八 国家的福气273

二二九 海纳百川 善下为王274

二三〇 谦虚了又谦虚为君子——谦谦君子275

二三一 人们拥护什么样的领导276

二三二 老子的“吉祥三宝”277

二三三 大道无形278

二三四 老子三宝的优点279

二三五 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280

二三六 上兵伐谋281

二三七 不要带着情绪处理问题282

二三八 露相非真人283

二三九 礼贤 和下士284

二四〇 老子的人生感慨285

二四一 老子不能被天下人理解的原因286

二四二 普通衣服下掩盖着一个高尚的灵魂287

二四三 知与不知的好坏对比288

二四四 圣人为啥没有毛病289

二四五 不要显摆自己 更不要过分看重自己290

二四六 天道的四善291

二四七 世间最大的网292

二四八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93

二四九 管理者三不要294

二五〇 生与死的外在特征296

二五一 坚强和柔弱的最大区别297

二五二 强大和柔弱谁更厉害298

二五三 天道更像拉弓射箭299

二五四 天道和人道的区别300

二五五 “替天行道”者的使命301

二五六 “替天行道”者所具有的品质302

二五七 柔弱的水 强大的水303

二五八 天下人都知道 但是不去践行的304

二五九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305

二六O 大的怨气不能彻底消除掉306

二六一 怨与德的几种关系307

二六二 处理契约的境界308

二六三 吸引力法则309

二六四 花言巧语下往往隐藏着欺骗310

二六五 有理不在辩解311

二六六 博学不等于智慧312

二六七 高层次的拥有是付出313

二六八 天道的利害314

二六九 圣人的为而不争315

附:《道德经》原文 对仗版

第一章316

第二章317

第三章318

第四章319

第五章320

第六章321

第七章322

第八章323

第九章324

第十章325

第十一章326

第十二章327

第十三章328

第十四章329

第十五章330

第十六章331

第十七章332

第十八章333

第十九章334

第二十章335

第二十一章336

第二十二章337

第二十三章338

第二十四章339

第二十五章340

第二十六章341

第二十七章342

第二十八章343

第二十九章344

第三十章345

第三十一章346

第三十二章347

第三十三章348

第三十四章349

第三十五章350

第三十六章351

第三十七章352

第三十八章353

第三十九章354

第四十章355

第四十一章356

第四十二章357

第四十三章358

第四十四章359

第四十五章360

第四十六章361

第四十七章362

第四十八章363

第四十九章364

第五十章365

第五十一章366

第五十二章367

第五十三章368

第五十四章369

第五十五章370

第五十六章371

第五十七章372

第五十八章373

第五十九章374

第六十章375

第六十一章376

第六十二章377

第六十三章378

第六十四章379

第六十五章380

第六十六章381

第六十七章382

第六十八章383

第六十九章384

第七十章385

第七十一章386

第七十二章387

第七十三章388

第七十四章389

第七十五章390

第七十六章391

第七十七章392

第七十八章393

第七十九章394

第八十章395

第八十一章396

参考书目397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