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善学》出版

责任编辑:李超       日期:2025-06-26 15:47:24
导读:近日,杨红荣创作的《善学》由线装书局2025年2月首次出版。书籍简介: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根本。《善学》是写给全天下孩子们的一封信,《善学》也是写给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一封信。《善学》是作者半个多世纪风...
近日,杨红荣创作的《善学》由线装书局2025年2月首次出版。

书籍简介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根本。《善学》是写给全天下孩子们的一封信,《善学》也是写给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一封信。

《善学》是作者半个多世纪风雨人生的经验总结和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的表述。作者希望通过《善学》能给普通大众提供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兼修善德,在平凡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少走点弯路,少遇点麻烦,少一点压力,多一点生活中的自信勇气智慧和快乐。

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从善学的视角阐述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之核心智慧思想,阐述了中华传统善学文化之核心智慧就是讲了一个“心”字,讲人心,善心,公心,良心。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之天地之道。

《善学》从广阔的视角,阐述了人心通过善道心之能量场在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人与善学修行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为什么天佑中华?为什么许多好人大佬善学修行者能够做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莫失心所念,万物皆可待;莫笑农家衣冠朴,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奥妙所在。

《善学》是一种应对当今世界风雨动荡变化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现实生活中各种困难挑战的人生哲学。

善学.png

作者简介《善学》作者杨红荣是一位60后,有幸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变革发展的伟大时代。当过中学教师,政府公务员。在甘肃、陕西、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做过生意。了解一带一路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的变迁状况。因此,在领略了西部美丽风景的同时,也经受了青藏高原似火的热情与喜马拉雅山神圣的安详。更经受了雪域高原、大漠深处极度的孤独、迷茫、艰险与生死考验。也有过安息在喜马拉雅净土的境遇与想法。

作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与传统文化研修班学习。曾在地方政府乡镇党委挂职包村和教育扶贫工作。曾代表全国人大进行过农村基层教育调研工作。做过省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稽查特派员。在州委、政府做过反腐败和教育督导工作。作者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基层文化和企业文化工作。团队以挖握、保护和传播以善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扎根基层、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多做一点贡献。作者于2025年6月作客中央电视台《时代人物》栏目组,接受了访谈采访。

 

书籍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善·道·心2

第三章历史之认知18

第四章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之影响与交融29

第五章中华文明是一个独特而成熟的文明体系44

第六章中华文明在传播融合过程中的两声“炮响”60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76

第八章留住善根134

第九章中国知识分子175

第十章三律三界三者198

第十一章 共同富裕225

第十二章 多极世界与共同家园284

后 记313

结 语327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