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头条 > 正文

钢铁脊梁上的精神淬炼

责任编辑:李超       日期:2025-08-07 16:00:03
导读:钢铁脊梁上的精神淬炼近日,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黑吉辽三省三市钢筋铁骨社会实践团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严志刚老师和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高歌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共和国钢铁长子鞍山钢铁厂,开启...
钢铁脊梁上的精神淬炼

近日,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黑吉辽三省三市“钢筋铁骨”社会实践团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严志刚老师和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高歌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共和国钢铁长子”鞍山钢铁厂,开启了一段沉浸式寻访。

 

 

厂区——钢流奔涌的现代史诗

步入炼钢车间,通红的钢水如大地的血脉在炉膛中翻滚沸腾;热轧线上,炽热的钢坯如驯服的赤龙,在巨型轧机下延展成坚毅的板材;冷轧厂内,银亮的带钢在精密仪器间穿梭,折射着金属的冷峻光芒。自动化流水线高效运转,轰鸣声里蕴藏的是钢铁人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的无声誓言。每一块成型的钢材,都在诉说着千锤百炼的坚韧与工业文明的永恒。

 

 

展馆——岁月熔炉里的信念之光

走过鞍钢集团展览馆,历史在斑驳的器物与泛黄的影像中苏醒。瞻仰钢铁劳模不灭的信仰,实践团成员看见前辈征途漫漫、筚路蓝缕的艰辛。1948年第一炉象征新生的钢水,不仅照亮了百废待兴的土地,更燃起了一个时代的希望;《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口号,至今仍传递着打破桎梏、锐意创新的脉搏。钢铁无言,信念有声。沉默的金属讲述着钢铁与岁月的史诗。

 

 

座谈——精神薪火的代际传承

鞍钢的发展是一场历史与未来的接力。座谈会上,两代鞍钢人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工人讲述昔日以血肉之躯挑战高温的壮怀激烈;青年技术员则描绘着智能化、可持续钢厂的未来愿景。从传统工艺的智慧传承到前沿科技的开拓探索,从企业版图的战略扩张到创新路径的孜孜以求,这场对话不仅是经验的接力,更是鞍钢精神在新时代的主动焕新与生生不息。

告别鞍钢,机器轰鸣渐远,精神回响却愈强。那翻滚的钢水与劳模坚毅的目光,早已熔铸为心头的烙印。鞍钢精神,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与创造,是几代人将青春芳华无悔融入铁水洪流的忠诚。此次钢铁熔炉边的行走,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理解了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厚重,更感受到东北热土上那驱动时代齿轮永续向前的精神伟力。这由钢与火淬炼的信念,必将如不灭炉火,照亮未来的征途。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