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头条 > 正文

《吾为君归》出版

责任编辑:李超       日期:2025-07-14 19:31:36
导读:近日,阿莲创作的《吾为君归》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5年2月首次出版。书籍介绍:民国十一年清明节的彰德城外,因病休学的富家小姐安子玉,在踏青途中邂逅军中团长施卫侠,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安父...
近日,阿莲创作的《吾为君归》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5年2月首次出版。

 

书籍介绍:民国十一年清明节的彰德城外,因病休学的富家小姐安子玉,在踏青途中邂逅军中团长施卫侠,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安父的激烈反对,甚至以死相逼。原来,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十五年前的救命恩人。面对知难而退的施卫侠,安子玉绝望中重返北京复学。不久,奉命进京的施卫侠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安子玉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突然发现了父亲当年替自己定亲的信物……

北伐战争开始,与施卫侠同为忧国忧民理想主义者的安子玉,为了让夫君安心上战场,她带着一双儿女回到老家彰德城,苦苦等待夫君归来……

吾为君归.png
 

作者介绍:

阿莲,本名李玉莲

1958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毕业于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学院。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纪实文学和城市情感故事数百万字。后转型影视,在《国韵京剧——梨园弟子》《二战时期来华避难的犹太人》、《北京西城故事》《心中一片林》《长阳新城》等多部纪录片、宣传片中担任总撰稿和编导。出版作品有中篇侦破小说《深秋迷雾》、报告文学集《错爱奇情大搜索》、散文集《在北京的天空下》、人物传记《中国京剧名家系列丛书》(十卷本)主笔之一。长篇小说《君向北来》《吾为君归》。

荣誉记录:

1987年,《开封日报》发表小小说《在那公路拐弯的地方》

1988年,散文《五月的变奏》获《文学报》园丁之歌一等奖。

1992年,荣获河南省文学新人奖

1994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2001年,携丈夫曾海山应邀参加湖南卫视《都市有情人》节目,讲述写作与家庭的关系。

2024年特聘为光明世界阅读行动智库专家、领读者、网络导师及推广大使。

早年经历

阿莲,1958年7月生于河南省安阳市。1978年考入安阳市师范学校中文班,毕业后分配在安阳市第九中学担任教师,1986年考入濮阳市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返回原单位工作至退休。

创作经历

从1987年开始发表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纪录片解说词、长篇小说等近三百万字。其中散文《五月的变奏》、《故衣》、《今夜又微雨》等作品获《文汇报》《莽原》《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家及省市级各种文学奖。报告文学《被暴力逼婚的女孩》《放飞888只凤尾鸟》《武林女教头与书生丈夫》《尿毒症军官,爱你是我甜蜜的连累》等发表于《知音》《家庭》《妇女生活》等刊物并被多家纸媒转载,被誉为中国生活类期刊四大女性撰稿人之一。

2011年转型影视,在《国韵京剧——梨园弟子口述历史》、《共患难见真情——二战时期来华避难的犹太人》、《北京西城故事》、《心中一片林》、《长阳新城》等多部纪录片、宣传片中担任总撰稿和编导。并在繁忙的采访拍摄期间,采写并出版散文集《在北京的天空下》

2019年底开始创作以民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三部曲,目前已经完成并出版《君向北来》和《吾为君归》两部。

主要作品

1、出版的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集《错爱奇情大搜索》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年5月

人物传记《中国京剧名家系列丛书》北京城市出版社2011年1月

散文集《在北京的天空下》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4年5月

以北伐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之一《吾为君归》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25年1月

以北伐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之二《君向北来》北京东方出版社 2025年6月

2播出的纪录片、宣传片

《国韵京剧——梨园弟子口述历史》

《共患难见真情——二战时期来华避难的犹太人》

《北京西城故事》

《心中一片林》

《长阳新城》

1、强忍丧夫之痛,53岁勇闯京城

2011年,女儿备战高考,一心要考上北京的大学。一直为报刊写稿的阿莲,也终于盼到了进京的机会。然而高考前夕,她的丈夫却突然离世。遭受人生巨大打击的她,悲痛中依然想去北京。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不顾亲戚和朋友的劝阻,她毅然决然和女儿一起来到了北京。那一年,她53岁。

然而,来到北京之后她才发现,当北漂,不是只有勇气就可以的。面对繁华的大北京,她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就像一只丧家狗无助而迷茫。有一段时间她一直找不到工作,想转型影视做编剧,可她连个编剧培训班也没上过,没有同学,没有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都想过给人当保姆或者去天桥上发广告传单,只要能活下去,只要能让女儿读完大学。但是,女儿好像比她更有信心,说:“老妈,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要坚持下来,一定能见到光明的!”

两年后,阿莲终于迎来了转机。由于出版过京剧人物传记丛书,当时有关部门正在做一个15集的纪录片《国韵京剧—梨园弟子口述历史》,这个纪录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撰稿人。经老乡推荐,她尝试着写了策划书,没想到策划书被一次性通过。欣喜中,她一头扎进这个崭新的行业,一边干一边虚心求教,纪录片圆满完成,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从此以后,就有了接连不断项目邀约。

那些年,仅仅是在北京,她就采访拍摄了上百位名人明星、专家学者,踏遍了大街小巷,去探访名人故居和历代会馆,游览了帝都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散文集《在北京的天空下》,便是阿莲做纪录片间隙,陆陆续续写下的描述北京名胜风物的作品。

2、由奔波到静坐,61岁开始写长篇小说

2019年冬天,由于疫情的爆发,从事的纪录片项目暂停,不必到处奔走采访拍摄,生活突然变得很安静,很宅。

忙惯了的人闲不住,总要做点事才行,阿莲就上网看片子。观摩最多的还是纪录片,这似乎成了她的职业习惯,尤其是对解说词特别敏感,曾经干过把喜欢的某些纪录片解说词全部抄下来的笨事。

那一天,她照例在网上浏览,突然发现一部凤凰卫视纪念北伐战争90周年的纪录片。一口气看了两遍还不过瘾,于是开始动笔抄写解说词,一字一句愣愣地把一个16开本的笔记本用去大半。

仿佛是一阵迅疾的风吹过灵魂。从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在地铁里还是在咖啡馆,那个时代的影像总是浮现在她的眼前,那些身穿铁灰色军装的官兵总是进入她的梦里。那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那时的知识青年活得很壮烈很精彩。

有一次,和一位戎马生涯几十年的朋友聊天,她遐想道:如果时光倒退90多年,老首长穿上北伐军军装一定很帅气!老首长笑而不语。于是她就想象着他身穿铁灰色军装,骑着高头大马,挎着指挥刀威武雄壮的样子。

这样的想象,又勾起了遥远的往事。少女时代的阿莲,特别想当女兵,可是在那时,能当上兵的女生如凤毛麟角,这个梦当然实现不了。但在她的潜意识里,却埋下了热爱军人、崇尚行伍的种子。这个强烈的军人情结,遇到天时地利人和,难道是要开花结果吗?构思中的女主角,难道就是自己女兵梦的投影吗?

也是巧了,老家安阳市一位市政府领导同时也是良师,自她来京后联系一直中断着,后来在一次聚会中再次相见,问了她这些年的情况,说道:“阿莲啊!到了这个年龄,如果不用为生存发愁,那就写一部大作品吧!写一部厚重的作品,再给自己一个高度!”

就这样,目标渐渐明确起来,信心渐渐坚定起来,创作的冲动如同江河之水,从高山之巅奔腾而来。她郑重地为小说取名《君向北来》。“君向北来,不死不休。吾迎君去,不舍昼夜。”

《君向北来》是一部以小人物撬动大时代的史诗级巨著,更是一曲献给乱世女性与觉醒年代的血色赞歌。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以小人物的视角串联起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革命波澜壮阔、暗流涌动的历史。大革命时期,武汉江城的少妇杜心舟,为寻找参加革命的丈夫李子华,冒着战火,克服重重困难,一路翻山越岭到达广州,参加革命,并跟随大部队向北方挺进。小说既有大时代的描摹,也有小人物的人生故事。他们在战火和斗争的洗礼中,以青春热血追寻可以为之牺牲一切的信仰,遍尝人生的痛苦与幸福、磨难与荣耀。实现了从懵懂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彷徨到坚定的蜕变。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所有可能。

3、梦牵大革命时代,《吾为君归》抒写乱世爱情

《君向北来》杀青后,阿莲意犹未尽,由于查阅过很多那个时代的资料,当时的大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历历在目,使她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趁热打铁,她再次坐在电脑前,敲下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吾为君归》

本书以北京培华女中学生安子玉与正义之师的一位团长施卫侠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再次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大革命时代年轻人的追求和信仰。

民国十一年清明节,因病休学回乡的富家小姐安子玉,在踏青途中邂逅军中团长施卫侠,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父亲安林海的强烈反对,原来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十五年前的救命恩人,于是对施卫侠百般刁难,甚至以死相逼。面对知难而退的施卫侠,安子玉极度失望只好回北京复学。不久,奉命进京的施卫侠在一次战斗中重伤,安子玉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突然发现了当年父亲为自己定亲的信物,她瞬间明白了一切。

北伐战争开始,与施卫侠同样是忧国忧民理想主义者的安子玉,为了让丈夫安心上战场,她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老家彰德城,等待夫君凯旋。

小说以深情灵动的笔触,描摹了主人公安子玉浑然天成的文雅与睿智,刁蛮与天真,也展现出她的好友于文斌、小桃红等不同行业的女性风采,同时还刻画了正义之师的代表人物施卫侠热血军人形象。

书中没有家长里短,没有婆婆妈妈,只有大气磅礴的叙事,和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与共情,是了解民国初期社会各阶层生活的窗口。比如那时候知识分子的状态,服装款式和发型,京剧以及京剧演员,官员家庭的婚嫁,年轻男女的求学和爱情,包括枪支的种类,军阀部队的装备,冷兵器和热兵器混合使用等等,可以增加很多知识。

4、呕心沥血,年近古稀依然笔耕不辍

从2019年冬天到现在,阿莲几乎每天都在写字,与小说里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和(她)他们一起翻山越岭,脱胎换骨。常常为(她)他们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时而高唱军歌,时而泪流满面。

由于小说涉及军事和战场,阿莲学会了绘制地图,比如北伐革命军攻打到什么地方,她就把地图画到哪个地方,深入了解那个地方的山川地貌,风俗特产,把它们揉进小说里,查阅的资料比出版作品的字数还要多。

目前她正在酝酿这个系列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她会继续写下去的!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重要的是缺少发现。茫茫人海并不缺少故事,重要的是缺少共情。

从少女时代就热爱写作的阿莲,她一直用一颗真诚、善良,美丽、柔软的心在欣赏世界、在爱抚生活、在品味人生。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女子,凭着对理想的追求,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不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章,活出独有的精彩的自己

用手中的一支笔,用写出的文字与这个世界结缘,阿莲做到了并且将继续去做。从安阳到北京,从殷墟大地到皇城根儿,阿莲在闯荡,在奔跑,在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事业领域。她相信,时运一定会照顾努力不懈的人。只要你愿意继续坚持,只要你傻傻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所以,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写《君向北来》和《吾为君归》的时候,阿莲用小说里马萧对恋人韦革命的话来回答,那就是:

“韦革命同志!你看行军路上这么多弟兄,可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可能就此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明知会死,却依旧要去做,这种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精神,你没有感觉到吗?我们没有别的能耐,只能用手里的一支笔和一架相机,来证明他们绝不会白死,伟大的历史会长久证明着。或许对于军人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战场,但我们的后人不能遗忘他们,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不让后人遗忘!国家的统一与和平,是建立在他们鲜血之上的,我们要留下他们的精彩,祖祖辈辈传下去!”

2026年,是北伐战争一百周年祭。新中国的强盛,社会的祥和,人民的幸福,与当时相比,已经是云泥之别。屈指算来,如果杜心舟还活着,如果北伐革命军的官兵们还活着,平均年龄也已经120多岁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被留在了时光的罅隙里,留在了往来悠悠的白云深处。

《君向北来》初稿完成后的2021年5月初,阿莲去了武昌叶挺独立团烈士陵园,虔诚地祭拜那些英灵。他们牺牲的时候,是那么年轻啊!他们之中有好多都是投笔从戎的青年才俊。她为他们献上了鲜花,朗读了祭文,说出了自己的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章节目录:

上卷       在彰德                  1  

楔子                            2

第一章    安府寿宴                  8

第二章    少女的较量             16

第三章    大戏唱给鬼神听           24  

第四章    三十六计哪一计           31  

第五章    伊人的车站             38

第六章    军迷的后果               46  

第七章    探病                  53

第八章    彰德五百士             61

第九章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67  

第十章    魔头是这样炼成的         75  

第十一章    老地方                  83

第十二章    我要你是女中豪杰       92  

第十三章    鸿门设宴             99

第十四章    认领国宝               105

第十五章    爱的劫持             111

第十六章    十五年前的往事        118

第十七章    还有盼头             128

第十八章    失恋的滋味           135

第十九章    移师安氏庄园          141

第二十章    再见他一面            147

第二十一章    父亲的苦心          154

第二十二章    白云伴我回京城  161

中卷          在北京             167  

第二十三章    长兄如父           168

第二十四章    新学期           175

第二十五章    吉祥戏园           181

第二十六章    寻他千百度       188

第二十七章    再相见              194

第二十八章    人各有志            202

第二十九章    受伤的爱人          209

第三十章      戏园枪战            218

第三十一章    第一次同居          226

第三十二章    女侠的传说          233

第三十三章    不敢想未来          240

第三十四章    男人屋里的旗袍   247

第三十五章    原形毕露            254

第三十六章    你要活着回来        263

第三十七章    安子玉的报复        271

第三十八章    蜜月中的骚扰        277

第三十九章    各遂心愿            283

第四十章      练武是一辈子的事    290

第四十一章    喜忧参半            296

第四十二章    巨变中喜得女儿      302

第四十三章    再受血光之灾        309

第四十四章    履新去西北          318

下卷          在张家口            325

第四十五章    新家在张垣          326

第四十六章    在党的人            332

第四十七章    都是好消息        338

第四十八章     "女魔头"卷土重来   344

第四十九章    去大草原撒欢儿   352

第五十章      小桃红的美好懂憬   358

第五十一章    声诱乱兵            364

第五十二章    暴力惩恶            370

第五十三章    痴迷的索取者        376

第五十四章    良人再出征          381

第五十五章    小桃红要出家        387

第五十六章    深夜叩门声       395

第五十七章    冰与火的春夏        400

第五十八章    投身大革命       407

第五十九章    难得的寻常幸福      413

第六十章      慰问演出            418

第六十一章    安子玉难产       424

第六十二章    再次断舍离       431

第六十三章    告别张家口       436

第六十四章    长兄依然如父        443

第六十五章    美女三人行          449

第六十六章    彰德彰德我的家      455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