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治学创作的 《美好相遇——护鹮一生》由线装书局2025年3月首次出版.
《美好相遇——护鹮一生》深度解读了黄治学与朱鹮这一濒危物种之间不解的缘分,以及为保护朱鹮所付出的毕生努力。这部回忆录不仅是一部个人生命历程的记录,更是一部生动展现朱鹮保护艰辛历程的史诗。
故事的起点,是1990年那个秋天,高考落榜的黄治学意外地踏入了朱鹮保护的世界。在陕西洋县姚家沟,世界上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被发现,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不仅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悄然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了朱鹮保护区的一名野外巡护员,从此与朱鹮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初识朱鹮的日子里,黄治学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保护任务。朱鹮活动范围广,数量稀少,寻找它们如同大海捞针。然而,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锤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朱鹮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不仅要保护朱鹮免受非法捕猎的威胁,还要时刻关注它们的生活环境,防止人为破坏,这份坚守与付出,为后来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黄治学逐渐从野外巡护转向了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1994年,调入陕西朱鹮人工饲养繁殖研究中心,开始了新的挑战。面对技术不成熟、经验缺乏的困境,凭借他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逐渐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朱鹮饲养管理、人工孵化育雏技术。这一过程中,遇到了无数难题,如朱鹮卵的受精问题、雏鸟的饲养难题等,但都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一克服,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异地保护与野化放飞是朱鹮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阶段。黄治学被派往陕西珍稀野生动物饲养研究中心,负责指导异地朱鹮的饲养、繁殖工作。他带领团队,成功将60只朱鹮种群扩大到近300只,为朱鹮的异地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他又参与了国内首个朱鹮异地野化放归项目,在宁陕县进行了首次放飞试验。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朱鹮的野外生存挑战,他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朱鹮在野外的自然繁殖和种群扩散,这一壮举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治学开启了朱鹮迁地保护和野外再引入的新篇章。他不仅要继续推动人工饲养繁殖工作,还要负责朱鹮的野化训练、放飞以及野外监测等任务。他带领团队成功繁育了数百只朱鹮幼鸟,并多次进行野化放飞试验,逐步建立了野外朱鹮种群。同时,他特别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与宣传,提高当地群众对朱鹮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朱鹮的生存创造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除了保护工作,他还致力于朱鹮的科研工作,撰写了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为朱鹮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此外,还提交了多项实用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为朱鹮保护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卓越成就不仅赢得了“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在回忆录的后记中,他深情地回顾了与朱鹮共同度过的岁月。他表示,自己很幸运能与朱鹮结缘,并亲眼见证了朱鹮种群从极度濒危到逐步复壮的历程。然而,他也深知朱鹮保护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下一代年轻人,让他们继续守护这一珍贵的物种。
《美好相遇——护鹮一生》不仅记录了黄治学先生与朱鹮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更展现了他对保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朱鹮保护事业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朱鹮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历程,更能从中汲取到黄治学先生对保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种热爱和执着将激励着我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而继续努力。
作者简介:黄治学,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1990年10月至2002年2月,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区管理局工作,曾聘任野外朱鹮巡护员、陕西朱鹮救护饲养研究中心饲养员,任朱鹮饲养繁殖组组长。1998年获得陕西洋县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陕西朱鹮保护区管理局“先进工作者”。2000年5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函授学习,2022年10月获得专业毕业证书。200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日本,黄治学陪同国礼—朱鹮“美美”前去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并在日本佐渡进行了半个月的朱鹮饲养技术指导交流。
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在陕西珍稀野生动物饲养研究中心工作,负责指导异地朱鹮饲养、繁殖工作。2006年12月通过陕西省职称申报,取得林业中级职称资格。
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陕西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工作,负责指导朱鹮饲养、繁殖及异地放飞工作。
2008年元月,以特殊人才引进方式到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工作,负责迁地朱鹮的饲养、繁育、野化训练及放飞和野外监测工作,担任朱鹮繁育站副站长,2016年10月,信阳农林学院成人高考学习,2019年5月获得林学本科毕业证书。2021年12月,河南省林草专业评审通过,获得河南省林草资源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
书籍目录
初次接触朱鹮保护工作1
第一次见到野外真实朱鹮5
初次进入秦岭大山深处8
在大山深处的工作和生活12
朱鹮越冬巢区监测一木家河·19
朱鹮俢巢区繁殖监测一白火石沟23
朱鹮游荡期监测一白石、四郎深山28
朱鹮越冬监测一瓦子坪31
深山朱鹮繁殖地监测一三岔河34
朱鹮游荡期监测一汉江一带37
朱鹮饲养繁殖研究中心工作40
朱鹮人工繁育-崭露头角44
想着法儿增加雏鸟食欲50
帮助朱鹮雏鸟抵御疾病53
朱鹮繁殖工作长期不能回家!56
高强度繁殖工作的后遗症59
出国交流与提升学历62
60 只朱鹮转至秦岭北麓中66
异地朱鹮饲养繁育一楼观台·69
防止禽流感朱鹮种群大转移73
控食疗法使雏鸟早日起飞75
为救活雏鸟-呕心沥血78
科学研究-攻坚克难81
初步撰写朱鹮科研论文84
指导宁陕朱鹮饲养繁殖88
异地首次放飞朱鹮-陕西宁陕92
宁陕野外朱鹮监测及救护101
河南董寨开展迁地朱鹮保护103
董寨首次引进朱鹦种源106
顶风冒雪赶赴童寨108
背井离乡定居到董寨111
董寨朱鹮的饲养和配对114
董寨朱鹮产卵孵化及育雏117
大胆创新优化繁殖后代121
传授徒弟人工繁殖技术126
被称为朱鹮的“男妈妈”“奶爸”131
迁地朱鹮的疾病预防134
雏鸟误吞玻璃吸管的救治·137
断喙受伤朱鹮安装假喙139
朱鹮雏鸟疾病诊断与治疗142
野化朱鹮的训练和观察145
野化朱鹮觅食能力训练148
野化朱鹮适应性管理152
朱鹮自然繁殖试验研究155
董寨野化朱鹮首次放飞159
董寨朱鹮的再次野化释放和监测163
董寨野外朱鹮监测分析168
野外朱鹮监测观察日记172
寻找野外配对繁殖失鹮180
惊喜连连绿树发新芽184
生存竞争,优胜劣汰188
利用发射器寻找朱鹮192
身传言教,培养接班人201
开展多种朱鹮宣传活动207
与人依依不舍恋家的 019号朱鹮213
把饲养员当亲人的 143号朱鹮216
移情别恋寻找真爱的朱鹮218
四处流浪的 008号朱鹮220
酷暑烈日下救护朱鹮223
指导朱鹮饲养繁殖一四川峨眉山226
野外朱鹮种群分布数量调查234
开展朱鹮各项科研项目研究239
在董寨获得的成绩与荣耀251
朱鹮保护面临的困难及发展思路259
考察评审大冶等朱鹮项目264
后 记268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