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传承:AI 让文物与历史 “开口说话”
走进盘锦物产博物馆,“历史底蕴的数字化传承” 展区率先吸引观众目光。馆内运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将 2000 余件珍贵文物与 2400 年稻作发展史进行智能关联。观众只需用手机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就能立即观看三维技术复原的古法插秧、脱粒场景,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农耕生活。 更贴心的是,博物馆自主研发的 “智慧解说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分析参观者的年龄、兴趣偏好,为不同人群定制专属讲解内容。无论是带孩子了解农业历史的家长,还是对稻作文化深度研究的学者,都能获得契合需求的知识讲解,让参观体验更具个性化。
智慧农业:VR 体验解锁未来农场新图景
在 “数字稻田” 展区,人工智能与农业的结合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未来感。AI 系统实时接入 300 个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从土壤 PH 值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分析,到无人机精准灌溉,全程智能管控流程一目了然,让观众直观看到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 展区内特别设置的 “未来农场 VR 体验舱”,更是成为热门打卡点。戴上 VR 设备,参观者能沉浸式感受 5G + 区块链技术的魅力 —— 从水稻播种到加工包装,再到最终端上餐桌,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可追溯,清晰呈现盘锦大米 “从田间到餐桌” 的全链条安全保障。
文旅融合:AI 生成艺术激活乡村经济新活力
盘锦物产博物馆并未止步于历史展示与技术科普,更在文旅融合领域探索出创新路径。馆方与高校联合研发的 “AI 米文化生成模型”,让观众摇身变为 “稻田艺术家”—— 只需输入自己的创意想法,系统就能自动生成个性化稻田艺术图案。 截至目前,该模型已累计为游客创作超 10 万幅稻田画作,其中 37% 的优秀作品被转化为博物馆周边的实体稻田景观。独特的艺术景观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更带动周边民宿收入提升 40%,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盘锦联通相关科技工作者表示,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深化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携手更多合作伙伴,让盘锦大米这张地方特色 “金名片”,在数字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乡村文旅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