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背景下,光伏产业帮扶项目有望凭借一次性投资、受益年限长、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等优势,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屋顶资源,成为拓宽全省农村群众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在海城市英落镇石柱村的一处院落,地面没有做硬化,雨后满是泥泞,零星地种了些土豆、黄瓜。屋顶上、庭院里安装的光伏电站,是家中为数不多崭新的东西。深蓝色的光伏板上跃动着耀眼的阳光,银白色的锌铝镁支架闪着金属光泽,将原本暗淡的房屋衬得亮堂了几分。
不满三岁的男孩光着脚,与家养的小土狗尽情追逐嬉戏。年过六十的陈永力倚靠在檐下,目光紧紧跟随着男孩的脚步。他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老两口忍着病痛,承担起养育孙子的责任。
这样的场景绝非个例。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199.2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跟祖父母居住。“只剩‘一老一小’的农村家庭,经济压力非常明显。”正泰安能代理商,辽宁辉翔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岩表示:“长期、持续、稳定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经过现场勘测后,正泰安能为陈永力家定制了“庭院+下探”方案。“该方案能将屋顶和院内的闲置空间都利用起来,极具性价比。”刘岩介绍道:“庭院电站相当于一个微型‘农光互补’项目,既能拿收益,又能利用板下空间进行种植、养殖、储物。”
下探方案更是兼具了收益性和功能性。光伏板的安装面积得到有效增加,用户的收益也随之增多。同时,外探的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还能防止屋檐的瓦片被风吹落。支架架在院子中,在门前隔出一方空间,包裹上厚塑料布或安装钢化玻璃,就能变成东北地区最时兴的“阳光房”。
“靠着这些板子,我每年能拿4000多元钱。”陈永力说道:“我们两口子没有退休金,年纪大了,也没法干体力活。孩子父母在外头打工,挣得也不多。有了这笔钱,孩子将来的教育,我们将来的养老,也都能有底一点。”
在一百公里外的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陆家村,石玉也为父母准备了一份长达25年的、稳定的“养老金”。屋后原本用来种苞米的一块土地,现在换了新面貌。
“父母已经种不动地了。”望着田地里佝偻着的一双背影,石玉感慨万千:“二老上了年纪,重活都干不动了。两个人性格又倔强,不愿意问我们要钱。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什么轻松的活儿,能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庭院光伏成为她最稳妥的选择。父母不舍得放下的土地有了更好的利用方式。85块光伏板在辽阔的黑土地上茁壮地“生长”着,将丰富的光资源转化成电能,再变成能拿到手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原来种苞米,要整地施肥、除虫采收,非常辛苦不说,一年也就能挣600-700元。靠着光伏电站,父母不用再下地干活,每年能轻松地拿上5000多元稳定持续的‘养老金’,我们做孩子的,也放心多了!”石玉说道。
“在乡村,不少年长的用户已渐渐失去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将闲置院落空间变成光伏电站,是他们较为稳妥的选择。”正泰安能代理商、辽宁起点新能源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程德健表示:“为了让这些用户省心、放心,我们提供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除了会有运维人员定期上门巡检,还有远程运维平台,对用户电站进行24小时智能监控,确保电站健康运行。”
石玉家电站前的黑土地上,一颗颗翠绿的白菜抱球结实;家中的小院内,豆角、丝瓜、秋葵、南瓜长势旺盛,没有后顾之忧的老人,利用闲暇时光,借着一腔热情,将原本忙碌的工作场所,变为美好的庭院风景。
近几年,辽宁省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光伏产业成为辽宁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助力广大农村群众迈向共同富裕之路。2023上半年,全省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0.47GW,是去年全年的两倍之多。
乡村兴则国家兴。作为户用光伏龙头企业,正泰安能努力探索发展经济、实现共富的乡村现代化路径,借助“多快好省品质电站”,帮助乡村旧貌换新颜。在青山秀水间铺陈开“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振兴画卷,帮助辽宁省讲好“人与青山两不负”的动人故事。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