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45万字,一千多张照片,用十个文集记录了作者多年来对铁道兵有关重要历史、有争议历史、被尘封历史以及需要保护的铁路遗址的调查研究成果。
第一集 《我们的征程》 讲述了作者一家八口人与成昆铁路的渊源, 她想去寻找修建成昆铁路活着的英雄, 以及她与央视摄制组一起重走成昆线寻找活着的英雄的故事。
第二集 《成昆线上的铁道兵》 介绍了铁道兵在成昆线上的兵力部署、成昆线西昌以北的铁路由谁修建、 成昆铁路建设中铁道兵的牺牲情况、 铁十师修建成昆铁路的详细过程, 对大桥湾隧道抢险和其他重点人物进行了重点介绍。
第三集 《珍贵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需要我们保护》 介绍了由于乌东德水电站的修建, 成昆铁路金沙江畔的铁路被废弃, 对于这段铁路应该怎样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 作者亲临现场踏勘, 写出了系列调查文章。
第四文集 《铁十师三上青藏线》, 作者一家三人参加了青藏线一期工程建设, 她带着感情, 做了大量研究, 记录了铁十师从 1959 年至 1984 年三次上青海高原修建青藏铁路的史实。
第五文集 《新疆也有三线军工》, 很多人以为中国的三线建设, 从地理划分止于乌鞘岭以东。 作者作为南疆铁路的建设者亲历者, 知道 1974 至1984 年铁五师修建南疆铁路的同时期, 驻地阿拉沟也有三线军工厂。 为了证实这段历史, 她做了大量调查, 厘清了这段历史, 为阿拉沟三线军工遗址申请保护提供了依据。
第六文集 《铁十师与 221 厂内铁路》, 铁十师是铁道兵序列中一支经历特殊的部队, 三次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铁路建设, 包括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工厂修建厂内铁路。 由于这是一条保密铁路, 即使是本厂员工, 除当时的领导之外也不知道这段历史。 该厂撤厂解密之后, 作者到现场踏勘, 亲历者, 查阅到了许多当年的原始资料, 证实了铁十师为该厂整修新修了这一条鲜为人知但对祖国贡献巨大的铁路。
第七文集 《告慰烈士英灵延续家国记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初期, 修建了一条铁路专用线, 这条保密铁路 1995 年解密, 2023 年停运, 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该铁路为铁十师修建, 在当年艰苦的施工建设中, 有二十人牺牲亡故, 其中五人的墓地陆续找到, 还有十五人不知道墓地在哪里。 作者和铁十师后代一起进行了一年的多方寻找, 找到了有关亲属, 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帮助下, 通过对东风烈士陵园无名墓遗骸基因比对鉴定, 找到了其中六位烈士遗骸。 让这六位烈士能够安息东风, 魂归故里。
第八文集 《仰望星空丰碑永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决定在东风烈士陵园修建英名墙, 纪念所有已故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者。 1958 年铁十师有一万多人参加了铁路专用线的建设。 作者与几十位铁十师老同志和后代一起, 经过了曲折的调查, 寻找当年的建设者, 提供了 400 多位已故老前辈的名单以及详细的个人信息。 让这些已故老前辈能够仰望星空, 丰碑永存。
第九文集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支战绩辉煌的部队》, 铁道兵序列里有一个师只有两年的铁道兵历史, 后来集体转业了, 因此这支队伍的历史渐渐被遗忘。 作者从一座隐藏在农村小巷里的汉白玉纪念碑开始进行调查, 寻找亲历者和有关史料, 得知原来该师是一支历史悠久, 功勋卓著的部队。 作者将翔实的调查报告以及将丰沙铁路纪念碑底座上字迹模糊的烈士名单用水湿法显现并认真记录整理, 提供给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史部门, 被文史馆收藏, 为该纪念碑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第十集 《老贵昆铁路上奇迹的沉寂与希望》, 老贵昆铁路是云南省通往内地的第一条铁路, 也是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第一条铁路, 为保卫边疆和大西南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条铁路穿行于崇山峻岭间, 工程艰苦, 技术革新很多, 堪称世界奇迹。 随着贵昆复线建成, 老贵昆铁路遗址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被当地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作者受邀现场踏勘调查, 写出系列文章, 介绍了这段沉寂的奇迹铁路, 表达了在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能够得到关注和帮助的希望。
作者简介:王民立,1969年12月入伍,1974年四川医学院毕业,曾是铁五师和铁十师医院助理军医、军医,后在长沙铁道兵学院等院校任秘书处、干部处干事及卫生处助理员、军医等职。2000年于国防科技大学退休。
现任中国国史学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教育部副部长,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专栏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集 我们的征程 1
引 子 3
(一) 我们家八口人与成昆线的渊源 3
(二) 我想去寻找成昆线活着的英雄 5
(三) 机会从天而降 10
1、 央视一台摄制组 10
2、 央视二台摄制组 12
(四) 征程 (上) 14
1、 从天安门出发 14
2、 飞往重庆 16
3、 高朝华的故事 17
4、 杨其善的故事 20
5、 父亲的故事 21
6、 弟弟的故事 22
7、 大哥牺牲的情况 29
8、 百家岭隧道的故事 32
9、 寻找百家岭隧道 33
10、 刘沟大桥故事 42
(五) 征程 (下) 45
1、 扶贫列车 45
2、 寻找芝麻地隧道 49
3、 米易烈士陵园 56
4、 成昆复线上的前家山隧道 58
5、 亚洲第一转体桥 622
6、 钢城攀枝花 66
(六) 出镜, 不是为了光鲜亮丽, 而是为了国家记忆 70
第二集 成昆铁路上的铁道兵 77
(一) 铁道兵在成昆线上的兵力部署 79
1、 成昆线北段的兵力部署 79
2、 成昆线北段的重兵部署 82
3、 成昆线南段的兵力部署 82
4、 成昆线中段的兵力部署 83
5、 执行通车 “务必令”, 第四次调整 86
6、 复盘 86
(二) 成昆线西昌以北的铁路由谁承建 89
(三) 铁十师战斗在成昆线上 (1964~1965) 90
1、 迅速进入四川 91
2、 调兵遣将, 迅速投入施工 91
3、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关心关注 92
4、 减薪定级, 二次扩编, 快马加鞭。 93
(四) 铁十师战斗在成昆线上 (1966) 97
1、 “双百、 双保、 两不超” 97
2、 技术指导、 技术革命、 技术革新 98
3、 两位元帅视察铁十师 102
4、 多次抢险, 英雄辈出 102
5、 施工以外的任务 103
(五) 铁十师战斗在成昆线上 (1967~1969) 104
1、 毛泽东主席五次接见铁道兵 104
2、 英雄谱 111
3、 自力更生、 丰衣足食 114
(六) 铁十师战斗在成昆线上 (1970) 115
1、 成昆铁路建设的指挥系统 116
2、 成昆铁路胜利通车襄渝铁路建设开始动工 117
3、 铁十师承建的是成昆铁路的哪一段 120
(七) 成昆铁路建设中铁道兵的牺牲人数 1213
1、 成昆铁路建设中铁道兵牺牲人数 122
2、 为什么会以徐文科烈士的名字建一个陵园 122
3、 来自父亲的叙述 123
4、 对赵金安老营长的采访 123
5、 对张保祥副指导员的采访 128
6、 对张伯仁护士长的采访 130
7、 对石俊美宣传干事的采访 132
结语 133
主要参考文献: 134
(八) 每张老照片都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134
1、 成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134
2、 贺龙等中央领导视察成昆铁路工地 138
3、 彭德怀视察成昆铁路 139
4、 贺龙元帅一行与彭德怀元帅一行于 1966 年 4 月 2 日会合 142
5、 贺龙与铁二局职工合影 142
6、 组建基建工程兵 144
7、 华罗庚与三线铁路 145
(九) 中共中央为一个隧道发出的贺电 147
(十)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152
第三集 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 需要我们保护 169
(一) 纪念即将淹没的老成昆铁路花棚子至元谋段,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
再生、 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171
(二) 听闻金沙江要建博物馆 老兵高兴提建议 183
(三) 不到山顶, 就不能体验到金沙江大峡谷的险峻; 去探寻正在消失的那段
成昆铁路, 去体会成昆精神的伟大 191
(四) 一个时代的印记, 珍贵的不可移动的文物, 需要我们保护 201
(五) 永远有多远, 请看成昆线, 金沙终曲, 忠魂不散 238
(六) 怎样避免拆了真文物, 再建假文物? 267
(七) 铁七师战斗在金沙江畔 271
1、 铁七师金沙江畔的施工大事记 271
2、 成昆线庆新段主要隧道, 施工部队、 施工情况: 2734
3、 悬崖飞下金沙江 322
4、 艰苦为荣不寻常 324
4、 险道开车凭智勇 325
5、 战胜火焰山 327
6、 巧治地下水 330
7、 治理山体大滑坡 331
(八) 成昆铁路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与开发 333
(九) 一个村庄的集体回忆 336
(十) 关于熊汉俊烈士牺牲情况的系列调查 350
第四集 铁十师三上青藏线 363
引子 365
(一) 最早进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勘察的部队 365
(二) 铁十师第一次上青藏线 368
1、 铁十师 1960 年青藏线一期修建铁路隧道一览表 370
2、 亲历者回忆: 371
3、 铁十师一上青藏线牺牲亡故人员情况 372
4、 配属施工人员死亡记录: 373
5、 为牺牲亡故人员寻亲记录: 373
6、 牺牲的值得纪念, 病故的也值得纪念 378
(三) 铁十师第二次上青藏线 380
(四) 铁十师第三次上青藏线 382
1、 挺进关角隧道 宣战关键工程 383
2、 布哈河特大桥与峻河桥群的冬季施工 397
3、 炸掉重修的沙柳河桥群 403
4、 风雪高原铺轨记 418
5、 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铁路隧道 441
第五集 新疆也有三线军工 453
(一) 惜才爱才育才的王春才 455
引子 455
(二) 原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主任王春才一行1996 年10 月考察新疆三线军工 4655
(三) 三线速度 468
(四) 阿拉沟依然美丽 471
(五) 新疆也有三线军工 485
7、 军民共建阿拉沟 487
8、 阿拉沟的现状 488
9、 今日阿拉沟军工厂 489
(六) 阿拉沟的纽带 491
(七) 天山脚下阿拉沟, 铁道兵伤员的血管里流淌着通信兵战友的血。 505
第六集 铁十师与二二一厂内铁路 511
(一) 三次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开路先锋 三次参加青藏铁路的传奇部队 513
1、 酒泉基地的开路先锋与第一次修建青藏铁路 513
2、 历时两年的青藏铁路停建与参加国防五院的基础建设 522
3、 原子城的开路先锋 二次挥师青藏铁路 国防五院工程同时进行 525
4、 三上青藏铁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528
(二) 在湟源烈士陵园的仓库里找到了一张铁十师烈士的照片 534
(三) 踏勘铁十师修建的二二一厂内的铁路专用线之一油料库 (九分厂) 546
(四) 铁十师与二二一厂内的铁路专用线之二: 综合部、 总站、 综合加工厂 556
1、 综合部 556
2、 火车总站 564
3、 综合加工厂区 565
(五) 踏勘铁十师修建的二二一厂内的铁路专用线之三: 电厂 (四分厂)
十一、 十二厂区的上星站 569
(六) 踏勘铁十师修建的二二一厂内的铁路专用线之四: 海晏火车站、编组站、 撞车的大坡 576
1、 编组站 576
2、 海晏北站 581
3、 撞车的大坡 586
(七) 铁十师四十六团官兵怀念的李觉厂长 588
(八) 吕富宇, 一个为二二一厂内铁路奉献一生的铁十师 46 团老兵 590
(九) 鲜为人知但对祖国贡献巨大的铁路专用线 5946
1、 对原子弹工厂铁路专用线研究的缘由 594
2、 寻访四十六团的亲历者 595
3、 寻找该厂亲历者 595
4、 亲自踏勘考察 595
5、 铁十师的文献记录 596
6、 获得了铁路专用线的图纸 597
7、 总结与思考 597
(十) 弘扬铁道兵精神, 传承铁路文化 597
第七集 告慰先烈英灵 延续家国记忆 599
(一) 大漠问天六十年, 神秘铁路一线牵, 十八忠骨沿线埋, 其中十三座在哪边? 601
1、 由来 601
2、 找到了两位烈士的亲属 602
3、 烈士的资料有些乱 605
4、 他们的墓地在哪里 607
5、 下河清的烈士墓群与莲花寺的无名墓 608
6、 此前已经迁入了两座烈士墓 609
7、 十七位先烈的档案记录 611
8、 陵园还有六座无名墓 615
4、 陵园里的新发现 616
10、 修建清绿线最大的困难 616
11、 五位先烈埋葬在下河清 618
12、 六座无名墓有了新线索 618
(二) 让英烈安息 帮忠魂回家 621
1、 陈南潮烈士 622
2、 曹学开烈士 624
3、 余保生烈士 628
4、 张效范烈士 632
5、 陆天启烈士 635
6、 程登权烈士 637
7、 李长友烈士 6427
8、 辛洪明烈士 645
9、 闫殿庆烈士 649
10、 肖传袋烈士 650
11、 张守云 652
12、 陈志林烈士 654
13、 刘茂章同志 657
14、 孙树盈同志 659
15、 郑永海同志 660
16、 田养存同志 672
17、 王勤学同志 673
18、 秦光泽同志 674
19、 刘克文 677
20、 韩满盈 684
(三) 忠魂回家的路越来越近 687
第八集 仰望星空 丰碑永存 697
(一) 铁十师参加酒泉基地清绿支线与和碱支线建设的部分人员名单 699
1、 参加清绿线建设者名录 700
2、 清绿铁路建设中牺牲亡故人员名单: 732
3、 荣获国家荣誉勋 (奖) 章名录 733
4、 英模人物 741
5、 参加本次调查人员名单 745
(二) 铁十师进出清绿支线与和碱支线的时间 746
1、 进入时间 747
2、 撤出时间 747
3、 铁十师各单位进出时间 748
(三) 铁道兵参加组建基建工程兵的基本情况寻找其中参加过清绿线建设的
铁十师老前辈 749
1、 铁道兵参加组建基建工程兵的情况 749
2、 查询到参加过清绿铁路建设的领导干部名单: 749
3、 截至 2024 年 1 月, 已经寻找到亲属的 15 人姓名以及最后任职: 750
(四) 以文会友, 找到了两位参加过清绿铁路建设的老兵。752
(五) 挺进戈壁滩, 修筑专用线 755
(六) 铁路通向航天城 761
(七) 东风幸福港, 欢迎东风人回家 766
(八) 沙漠瀚海中的愚公和焦裕禄 773
1、 3. 2 万人口守护 507 公里的边境旗 774
2、 祖国不会忘记 775
3、 沙漠瀚海中的愚公和焦裕禄 778
第九集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支战绩辉煌的部队 793
(一) 一座隐藏在小巷里的汉白玉纪念碑 795
(二) 第二个例证王国佐 796
6、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 8 师 797
7、 铁道部第四工程局 797
(三) 两个佐证 798
1、 网上查到孙瑞锦同志简介: 798
2、 61 军 182 师 544 团百岁老兵王志新仍健在 798
(四) 丰沙铁路光荣牺牲烈士姓名 799
第十集 老贵昆铁路上奇迹的沉寂与希望 867
(一) 贵昆铁路结束了云南火车 “不通国内通国外” 的历史 869
(二) 贵昆铁路上的奇迹 870
1、 天生石桥上建钢桥 870
2、 背开柱 “S” 型盘山展线 871
3、 云中车站———荷马岭 872
4、 隧道中的火车站—背开柱 873
5、 三股轨道的宽隧道 873
(三) 背开柱展线的牺牲 873
1、 荷马岭一排长的牺牲 873
2、 架桥机事故 13 人牺牲 875
(四) 如果没有铁路 山区百姓出行非常困难 876
(五) 奇迹的沉寂与希望 877
(六) 老贵昆铁路遗址如何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 8819
1、 踏勘可渡河天生桥 881
2、 踏勘老虎咀隧道里的 “地心眼” 888
3、 踏勘背开柱展线 903
4、 天生桥下的暗河溶洞 905
5、 双河乡对保护和开发辖区内铁路遗址的计划 913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