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毛主席的亲人回韶山(外二篇)

      日期:2018-12-26 13:41:19
导读:  杨远新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纪念日,这是个令五大洲四大洋肃然起敬的日子,这是个给炎黄子孙,给巍巍中华带来自豪,带来强大,带来无尽思念的日子。无论海外游子,无论生活在大陆的各...
  杨远新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纪念日,这是个令五大洲四大洋肃然起敬的日子,这是个给炎黄子孙,给巍巍中华带来自豪,带来强大,带来无尽思念的日子。无论海外游子,无论生活在大陆的各族人民,无论与毛泽东有过接触或是未曾接触而通过各种传媒有所了解的国际友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东方巨人的百年诞辰。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儿媳妇,作为毛泽东的女儿女婿,作为毛泽东的孙子外孙,他们是如何纪念这位亲人,是如何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思念之情的呢?

  1993年12月20日10时40分,在毛泽东同志诞生地韶山,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在涌动鲜花,流淌笑语的海洋里,我见到了毛主席的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毛主席的二儿媳、毛岸青的妻子邵华,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和小女婿王景清,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他们是专程从北京赶来韶山,出席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参加家乡人民举办的各项纪念活动的。

  她们肃立在毛主席铜像前,肃立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身边,她们感到荣幸,感到自豪,她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许多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创建共和国的老将军、老战士,许多从共产党手中分到土改果实,得到翻身解放的老农民、老工人,许多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成为新一代主人的男女青年,从世界屋脊,从北国草原,从长城内外,从大江南北,一齐汇聚到韶山,出席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她们感到欣慰,她们听到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呼声。当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台阶,走近毛主席铜像,伸出那双巨手,缓缓揭下披戴在毛主席铜像上的红绸时,我发现她们眼里顿时放射出灼灼光芒,身子也微微前倾,恨不能一步扑上去,像她们的这位亲人,这位共和国的领袖在世时那样,扑进他怀里,尽情享受阳光的照耀。此时,他们静静地注视着高高矗立的毛主席铜像,这是当年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开国大典的庄严形象。她们又仿佛听到了他用浓重的乡音发出的震撼环宇的宣告:“同胞们,中华人们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在韶山树立这尊毛主席铜像,是她们多年的愿望,如今,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就如同毛主席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韶山,回到了爱他想他的三湘父老乡亲中间。

  她们静静地站立在广场,她们静静地注视着亲人的铜像,倾听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揭幕仪式在雄壮的《国际歌》旋律中结束。人们依然聚集在广场不肯离去。这时,我看见一身戎装的邵华离开了她原来的位置,几步走到江泽民总书记面前,低低说了几句什么。江总书记和蔼地微笑着,连连点头,并举起手,朝刘思齐、李讷等招了招。她们都立刻走到江总书记身边。我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赶快举起相机。果然,江总书记率领邵华、李讷、刘思齐、王景清、毛新宇,在毛主席铜像前一字排开,众多的记者都敏捷地跟了上来,形成了一道由低到高的人墙,镁光灯连连闪烁,“咔嚓”声此起彼伏。我半蹲在最前面,镜头向着江总书记和毛主席的亲人们,连连按动快门。我和众多的同行们一起,抢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我紧紧地护着相机,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我暗暗庆幸:能参加这百年一遇的纪念活动,能目睹这百年才有的壮观场面,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午饭后,江总书记告别毛主席的故乡,回北京去了。毛主席的亲人们还要继续参加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为毛主席诞辰百周年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当日下午1时30分,邵华一行由湖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沈瑞庭陪同,来到绿树翠竹掩映的上屋场,瞻仰毛泽东故居。睹物思人。100年前的那个冬日,就是在这一担柴式的土墙草舍里,一声“哇哇”啼哭,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强盛。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青松,这里的翠竹,曾给少年毛泽东遮风挡雨,曾给青年毛泽东勇气和力量,他便有了山一般的坚强,任何强大的势力休想使他屈服;他便有了水一般的明澈,能容纳一切正直与善良;他便有了松一般的挺直伟岸,竹一般的高风亮节,把毕生精力和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

  邵华、刘思齐一行沿着青年毛泽东当年走出韶山冲的那条弯弯小道,缓缓走到故居门前。一步,翻开一个乐章;一步,寻回一首诗篇。

  当邵华一行来到故居门前时,立刻被四面八方来参观的人们所包围,毛主席的亲人回故居来了,人们都感到惊讶,都感到高兴,都想目睹毛主席的亲人的丰采,都想与毛主席的亲人合影,都想请毛主席的亲人签名。邵华、刘思齐、李讷她们总是微笑着向人们打招呼,尽量满足人们的要求,她们在人群中发现熟悉的韶山父老乡亲的面孔,便伸出手紧紧地握着,连声问好,致谢。邵华亲切地招呼:“毛家的人,一起合个影吧!”于是,凡在场的毛氏后代,不论来自京城、来自上海、来自韶山冲,都亲密无间地,无拘无束地围拢一起,有的肩挨肩,有的手拉手,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

  我看着这一切,快节奏地开展了工作,一张张笑脸,一副副英姿,一份份亲情,摄入了我的镜头,收藏进了我的心底。我要把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在故居门前发生的这一切,留给未来,告知后人。

  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对李讷作了自我介绍,要求与她们合影留念。李讷欣然应允。我高兴地走进她们队伍里,并与毛新宇肩挨着肩,手挽着手,我招呼我的同行赶快拍下这一镜头。我生怕失去了这个良机。不然,我会懊悔一辈子。我这一生中,已经有了一大遗憾,这就是未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自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一心努力创造成绩,放牛,把牛儿养得膘肥肉满;读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暗暗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标兵,或是劳动模范,进北京城,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是我最大的追求。当年许多同学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年纪小,胆子也小,加之身无盘缠,班主任老师又奉劝:“你太年幼,要跨越万水千山,丢失了怎么办?还是好好创造成绩,长大当了科学家、作家、劳动模范,就一定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可不等我当上科学家、作家、劳动模范,毛主席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未能实现见到毛主席的梦想,成为我终生最大的遗憾。在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的日子里,我能在毛主席的诞生地,与毛主席的亲人们合影留念,我感到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我终生的那一大遗憾是一个补偿。

  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邵华一行进入故居参观,此时她们像一颗水珠,一朵浪花,融入了滔滔长江,她们像一粒沙石,一块砖头,嵌进了巍巍长城。这长长的队伍是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人的号令和指挥,井然有序地延伸。有了这种延伸,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毛新宇参观完故居,从右侧的小门里走出,他望着长长的人流,脸上流露出欣慰与思索的神情。他笑着问从面前走过的一群青年男女:“你们都是单位组织来的吧?”

  “不!我们都是自发来的!”青年男女热情地回答着,赶紧挤进了故居。

  邵华、刘思齐、李讷、王景清等陆续从故居出来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请她们分别为《当代警察》题词,我要把在这里领略到的喜悦,享受到的荣幸,以及所带来的不尽的思索,带给杂志社的全体同仁和所有的读者,让大家分享,也让大家共同思索。

  我首先向毛新宇提出请求,他认真地听我介绍《当代警察》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针,边听边接过了我手中的笔和采访本。我期待他挥笔题词。他虽然只有23岁,可有丰富的学问。他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如今正在中央党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毛泽东思想研究,”还准备创作历史长篇小说《朱元璋》。他已经是第十次回韶山了。他第一次回韶山时只有七岁,近年来每年都回来,单是今年就回了三次。他觉得家乡的山山水水每年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父老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越变越新,越变越好。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充满眷眷深情。此时,他一定会将这种情感流于笔端。可就在他正欲挥笔之时,一位陪同的工作人员挽起他的手就走,因为此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认出了他们是毛主席的亲人,正潮水般涌上来。陪同的工作人员生怕累了他们,拉他们赶快离开。一时,毛新宇身不由己,只好把本子和笔还给了我,边走边递给我歉意地笑。

  我仍不甘心,赶忙转身朝李讷她们迎上去。我请李讷为《当代警察》题词,我向她递上名片,介绍《当代警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她仔细地看了看我的名片,然后接过我递上的钢笔、采访本,停住了脚步,毫不犹豫地题写了“为人民服务”几个端庄、遒劲、洒脱、大方的字,落下了她的姓名和时间。她题字时,她的丈夫王景清紧紧地站在她身后,目光随着她手中的笔尖移动。她题写完,用征询意见的目光望着她的丈夫。王景清含笑点头。我请王景清接着在采访本上题词,他谦虚地推辞。

  我连声向李讷道谢。我手捧她的题词,内心感到由衷的快慰,她题写的内容和她那与父亲颇为相似的字体,使我产生不尽的联想。“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终生倡导的共产党人的宗旨,也就是凭了这个宗旨,共产党才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也就是凭了这个宗旨,共产党才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压力,使社会主义祖国走向繁荣昌盛。如今,共产党人越加需要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讷为《当代警察》杂志题写“为人民服务”,她多么希望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希望所有的执法者,希望一切共产党人,更好地高举起“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为了改革开放大业,像当年张思德同志那样,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讷时刻不忘宣传毛泽东思想,不忘继承父志。

  李讷今年53岁,身材高大,体态丰满、端庄,五官均称,富有魅力,满头乌黑的发丝,梳理得极为得体,高鼻梁,宽额头,架一副紫琅眼镜,形象、神态、举止,酷似她的父亲。她身着翠绿色超短羽绒外套,脚蹬一双平底绒布鞋,显得普通、平常、朴素,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她行走在当年父亲走过的弯弯小道上,就如同山中的一棵松,一株竹,与整个绿色的世界融为了一体。

  在回韶山的毛主席的亲人中间,有一位比李讷、邵华显得年长的女同志,她步履稳重,举止大方,对人显得和善、亲切,架一副平平常常的眼镜,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像个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军人,又像个大学教授。她与李讷说话时的那股亲热劲,就像姐姐待妹妹。我请李讷题词时,她被另一群人团团围住。此刻,她从人群中走出,端庄的脸盘上依然带着亲切的微笑。我暗暗猜度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但我又不敢肯定。我迎上去,早早地伸出笔和采访本,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因为追上来的人多,我生怕她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又赶紧递上名片。她热情地接过,在一株古树下停步,亲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征询意见的口气问:“题写什么好呢?”陪同的人催她走,她也没有理会。随着她的问话笔尖已经在纸上落下,我看着她工工整整写下了一个“秉”字,她又谦虚地问我:“这字没写错把?我一时真记不准了。”我连声说:“没错!没错!”我希望她一口气写完,不要被陪同的人打断。她不停地往下写,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秉公执法”四个成熟、端庄的正楷字。她落款时,我才恍然大悟:“啊!她就是毛主席的大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难怪她与只比她年少几岁的胞妹邵华比起来,头上多了缕缕白发,眼角多了丝丝皱纹,都记录着她在人生旅途上所经受的暴风骤雨,冰刀霜剑。她是世界伟人家庭中的一员,她从小受到伟人的抚育、关怀,她曾向人们形容少年时得到毛主席关怀的感觉“是与阳光、自由、欢乐融合在一起的。”可她在情感上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亦是超乎寻常的。若不是她这种受过特殊教育,经受过特殊锻炼的人,是无法承受的。少年失去父亲的痛苦,青年丧失丈夫的悲哀,中年关进监狱的愤懑,人世间的苦,她尝尽了,人世间的难,她受遍了。她挺住了,她熬过来了,如韶峰顶上的青松,十二级狂风没有将她吹倒,千钧雷霆未能将她压弯。她不愧是毛家的人。我很想就此向他提问。但我生怕激起她心海里的波澜,那样会给她带来痛苦。我用钦佩、崇敬的目光打量着她,有意缓缓地从她手中接回笔和采访本,目的是想多看一眼这位能承受人世间一切痛苦和磨难,能代表中华民族女性最优秀品德的巾帼豪杰。后来,她在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时,工作人员要求她题词,她挥笔泼墨,表达了她此次回韶山的情怀:“归去来兮,与家乡父老共庆您百年华诞;携全家忠魂回韶山兮,莫忘召回我岸英。”只要了解她身世和经历的人,读到她的题词没有不为之动容,没有不为之落泪的。

  邵华是位军人,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她和毛岸青的散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深深表达了夫妇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对韶山的热爱之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她沿着毛主席当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搜集了丰富的史料,与毛岸青共同主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她这次回韶山,带回了她和毛岸青用心血,用深情凝聚成的这套丛书,赠送给毛泽东纪念馆收藏。我仰慕她的大名,我钦佩她的才华,我赞叹她的潇洒,我敬重她的人品。她一身戎装,举止干脆利索,步履稳健大方,面容亲切和蔼。她每到一处,见到执勤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总是热情地点头、微笑、挥手致意。我要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可围着她的人越来越多,有韶山的乡亲争相与她们握手,向她们问好,和她们拉家常的,有海内外的集邮爱好者要求她们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首日封”上签名留念的,还有天南海北的参观者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她们留下合影的,还有全国各地、数家报刊的记者跟踪采访她们的。我要请邵华题词的机会非常难得。在毛主席的亲人中,如果没有她的题词,就如同美丽的大地缺少雄峻的高山和奔腾的江河。

  我寻找着请邵华题词的机会。

  我随毛主席的亲人们来到了刚落成的“韶山毛主席诗词碑林”,这是韶山兴建的五项永久性纪念工程之一,其余四项分别为毛泽东铜像、毛泽东遗物仓库、毛泽东图书馆、韶山烈士陵园。为建好这五项永久性纪念项目,邵华曾多次回到韶山,和韶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韶山十万父老乡亲共同献计献力。还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媳韩瑾行老人也赶回韶山,将4000元现金交给筹备办。她激动地说:“这4000元中,有3000元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另1000元是主席的女儿李敏托我带来的,钱虽然不多,谨表我们亲属对家乡兴建纪念毛主席永久性项目的一片期待之情。”如今,除毛泽东图书馆刚举行奠基之外,其余四项都相继竣工。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顺山势而建,一层又一层,占地2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50块石碑,内容包括毛泽东的诗词手迹、名人题词和名人抄录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时写的《七律.到韶山》,碑高12.26米,宽9.9米,厚0.83米,分别象征着毛泽东的诞辰、忌辰和寿辰。这是中国迄今最大的刻碑。

  邵华和亲人们走进碑林,在这块碑前合影留念。之后,邵华把毛新宇拉到身前,母子俩站在刻碑前,指点着刻碑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饱含深情的诵读,当读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两句时,母子俩眼里都流出了热泪。我和周围陪听的同志听了,看了,也都深深受到感染,越加感到毛主席的后人对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革命路线是高山般的忠贞,大海般的不渝。

  碑林最高处有数十级台阶,邵华领着儿子毛新宇继续攀援而上,登上高处,美丽的韶山冲尽收眼底。邵华久久地凝视着山下的毛泽东铜像,凝视着故居方向,我注意到她的胸膛微微地起伏,眼里流动着波光。这位共和国的军人,这位人民的作家,这位毛家的女才子,心海里一定涌起了惊涛,卷起了巨浪。在12月6日上午,毛泽东铜像落成时漫山遍岭盛开的杜鹃花此时还没有完全凋谢,还望着毛泽东的儿媳点头含笑。我猜测,她或许在酝酿《我爱韶山的红杜鹃》的续篇。陪同的湖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沈瑞庭也是个才子,见邵华这副神态,似乎心有灵犀,不想打断她的思绪,见身后有座蘑菇状的亭子,亭子里摆满了石凳,便轻轻地将邵华拉到石凳上坐下。一行十多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静静地,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只有情感的巨轮在心海里奔腾。

  片刻后,邵华起身欲走。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间隙,便趁机递上笔和采访本,请其为《当代警察》题词。邵华听了我对《当代警察》的情况介绍后,笑着指指身边陪同的省公安厅警卫处的民警和武警,说:“当代警察!真不愧为当代警察呀!”她重新在石凳上落坐,挥笔题写了“当代警察”四个字,接着,她像姐姐刘思齐一样,落款为“1993年12月26日”,并在收笔处重重地注明“于韶山”。其实是12月20日,她们姐妹不约而同的将时光延伸了六天,可见父亲的诞生日在她们心目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位置。“12.26”、“韶山”,“韶山”、“12.26”,这一组看起来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文字,已深深地镌刻在她们姐妹心中。同时,她们还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记住“12.26”,记住“韶山”。

  我手捧着毛主席的亲人为《当代警察》的题词,我举目仰望巍峨挺拔,翠绿欲滴的韶峰,我深信,“12.26”,这个富有世界意义的日子,“韶山”,这个富有全球意义的地名,就像韶峰一样,永远屹立在中国大地,狂风吹不走,雷霆轰不倒,任何势力也无法将其从人们心目中抹去,并将世世代代往下传。

  “12.26”,辉煌灿烂!

  “韶山”,灿烂辉煌!

  1993年12月26日于韶山

  护卫为毛主席百年诞辰演出的中国明星

  杨远新

  韶山,几番风雨,几度沧桑,巍巍韶峰,仍不改龙的容颜,滔滔韶河,仍保持凤的鸣啭,这青山,这绿水,如同它怀抱里孕育成长的世界伟人毛泽东一样,总是那样昂首挺立,威武不屈。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回旋,韶山悄然掀起了新一轮的火红。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富于世界意义的日子。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白人黑人,上至共和国的主席,下至咿呀学语的稚童,都抱着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怀念之情,从四面八方,从海内海外,不约而同地朝韶山冲走来,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表达继往开来的豪情壮志。

  于是,一系列纪念活动在这个绿色的小山冲里举行,伴之而来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场面,一串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为纪念活动担负安全保卫工作的湖南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消防警察,在圆满地完成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专程出席并为铜像揭幕的江泽民总书记的安全,因而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出色地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做好了安全保卫工作,与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演出的歌星舞星影星笑星,用共同的情,以共同的意,写下了佳话,谱成了乐章,留给了韶山,留给了中国南方这个美丽、富饶而又神圣的小山冲。

  凡知道毛泽东的人,都知道他在韶山冲的故居,也知道他故居门前那个春时碧波漾漾,夏日绿荷摇摇,秋季莲蓬含笑,冬来鱼虾跳跃的美丽水塘。这个小水塘,曾给少年毛泽东带来无限的欢乐,也给后来的参观访问者留下不尽的遐想。

  当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不知是谁颇具开拓力的想象,也不知是谁别出心裁的设计,在毛泽东故居前的这个小水塘里,搭起了一个可供800演员同时登场表演的舞台,筑成了一座能容纳万余观众的剧场。绿色的钢管架,举起一排排强光灯,与故居背后的翠竹绿树联为一体,组成和谐的色调。粉红色胶木地板,从故居门前的斜坡缓缓延伸,覆盖了田垄和水塘。一直铺到故居对面毛家饭店的阶矶下。从这构图、设计、建造,足能看出指挥者、设计者、施工者对毛泽东寄托的深深怀念之情。这在韶山,这在湖南,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可算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舞台。

  一场精彩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这里举行,并通过录相录音,送上卫星,向全世界播送。

  为了这场神圣的演出,中国的歌星舞星影星笑星,穿越泰山,飞过黄山,渡黄河,跨长江,向着湖南,向着韶山,向着这个特殊的舞台走来。一时间,齐刷刷汇聚了活跃在当今中国舞台的800明星,给伟人的故乡带来了欢乐和兴奋,也给伟人的故乡增添了新的辉煌。

  为了这场神圣的演出,担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的800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消防警察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尽管分别来自长沙、湘潭、韶山,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汇聚到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战斗的整体。在12月18日晚上召开的誓师动员大会上,800壮士身着橄榄绿服装,雄赳赳,气昂昂,宛如800棵青松,挺立在毛主席的故乡。指挥长何忠喜向大家强调:

  “800明星都是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才不辞千辛万苦,不计个人得失,不远千里万里赶到这里参加文艺演出的。我们如果不把文艺晚会的安全保卫工作搞好。就对不起毛主席,也对不起世界上所有崇敬、爱戴毛主席的人们!”

  800壮士用哗啦的掌声,用如火的目光,用坚定的表情,向指挥长立下了军令状:

  坚决做到万无一失。

  12月19日,天高云淡,太阳鲜红,整个韶山冲泛着油绿的波光,似乎春天已大踏步朝这里走来。可前几日撒下的一场大雪尚未融尽,树枝间、草丛里、垅沟上都结着薄薄一层冰,尤其是毛主席故居顶上还盖着厚厚的白雪,似乎有意不肯离去,要和人们一起参加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的活动。可见气温之低。

  然而,当太阳刚从韶峰那边露出半边脸时,湘潭市消防支队副政委孔效梨,就率领着他的消防战士和消防车来到了毛主席故居左侧的山坡上,进行实战演习。他们接触的每一件物体,都是那样沉重、冰凉,他们无数次地登上消防车又无数次地冲下,普通人穿着毛皮鞋、保暖鞋,他们却脚蹬齐膝深的防水鞋,水,哗哗地从他们手上流过;汗,汩汩地从他们身上淌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虽然重复,但谁也不感到厌烦。因为他们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一旦文艺晚会现场出现一丝火情,他们要及时排除,没有这千百次地操练和演习是不行的。他们都是已批准退伍的老兵,因为他们是老兵,技术娴熟,为了执行这次任务,他们推迟了退伍时间。

  这天是星期日,来毛主席故居瞻仰的人络绎不绝,目睹消防战士这种吃大苦耐大劳的行为,没有不为之赞叹的。清凌凌的水柱,从消防战士手中喷出,划过水塘上空,折射出一道长长的彩虹,无意间为毛主席故居增添了一大景观,瞻仰故居的人们纷纷抢拍下这一富有深刻寓意的镜头。面对此情此景,孔效梨和他率领的消防战士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这些日子,无论在毛主席故居,还是在毛主席铜像广场,还是在韶山宾馆、滴水洞、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从站岗执勤的武警战士中,看到一副副新的面孔。他们显得沉着,庄重,非常注重礼节和仪表。无论对谁,他们总是面带微笑,眼含热情,使人感到可亲可爱。有人遇到什么难处,便毫无拘束地向他们求助,他们总是伸出热情的手。因为在这小小的韶山冲,一下汇聚800明星,要吃要住要排练,没有一家宾馆能容得下,于是,韶山宾馆,滴水洞等处,都成了800明星安营扎寨的场所。担负安全保卫工作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全部驻扎在距韶山冲五公里的省委机关党校。睡的硬板床,吃饭自备碗筷,一瓢饭、一瓢菜,常人难以想象的简单。有时下岗,赶到驻地,误了开餐时间,饭菜冰凉,官兵们也只好将就着咽下。

  官兵们自己苦点累点,非常乐意,生怕苦了累了来毛主席家乡参加文艺演出的明星们。大家总是及时地赶到各自的执勤岗位,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里雨里,一人一天要站十多个小时,没有人叫过一声苦。湘潭市武警支队长郭国才,身先士卒,吃苦带头,每天早早地把战士们带到毛主席铜像广场进行示范操练,直到战士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完全达到了标准,他才满意地点头。战士们上岗后,他在几个执勤点上穿梭检查,发现漏洞,及时整改,纠正。许多参观者要找明星们合影、签字,执勤的战士既要做到使群众的心愿得到满足,又要让明星们有充足的时间排练和休息,为此,战士们耐心细致地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使大家都开心,都满意。

  12月21日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故居前举行。人有情,天有意,从早到晚,一派晴朗。太阳还挂在韶峰顶上,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涌来,这中间,有毛主席故土的乡亲们,有全国各地来韶山瞻仰的客人,有手拄拐杖,需要搀扶的老翁,有离不开母亲怀抱的幼儿,都不愿错失这百年难遇的良机,以此表达对开国领袖的尊敬,一睹各种明星的风采。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与什么人接触,时刻都能听到这样的感叹:

  “能有机会在韶山参加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真是万分荣幸。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

  其言,其行,是心灵的展示,是情感的碰撞。这时的韶山,几乎是倾家、倾村、倾城而出,四野静悄悄,只有毛主席故居前,只有故居前的山坡上,才热闹非凡。

  剧场观礼台上的容量毕竟有限,毛主席的亲属邵华、李讷、刘思齐、王景清、毛新宇;省党政军领导王茂林、陈邦柱、庞为强、刘夫生等;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将军;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韶山人民推选的代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已座无虚席。进不了剧场的人们谁都能理解,谁都无怨言,当各自在毛主席故居对面的山坡上选择到一个位置,一块立足之地时,都不禁暗暗夸赞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因地制宜,为群众着想的精神。

  这偌大一座山,树上树下,坡地坎坳,都是天赐的座椅,只要保持良好的秩序,舞台上演员的表情、动作、道白,都能听见,都能看见。不愧是毛主席的家乡举办这样盛大的纪念活动,不愧是毛主席家乡的人民和客人,整个山头黑压压一片,达数万人之多,没有发生一点纠纷,没有出现一丝吵闹,人们都保持良好的秩序,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

  这样盛大的活动,汇聚了数万个家庭,牵动了数万人的心。不难想象,担负安全保卫工作的800壮士,肩上的担子该有多么沉多么重。安全保卫现场指挥部设在毛家饭店大厅,门前是舞台,是剧场,屋后是漫山遍岭的观众,在这里,指挥部便于观察,便于指挥。

  文艺晚会开始,千百盏彩灯齐放,将毛泽东同志故居显目地衬托在舞台的背景位置,音乐舒缓传来,中央乐团老一辈著名歌唱家臧玉琰,率青年歌唱家刘斌、卢秀梅、少年新星段乐从故居走出,随之,200人的合唱队,200人的伴舞队纷纷登场,一曲交响合唱《东方红》,增添了整个晚会欢快、愉悦的气氛。场内场外,齐声高歌: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每一个演员,每一个观众,都唱出了发自心底的歌声,都流出了源出心海的热泪,充分表达了要把《东方红》世世代代唱下去的美好愿望和坚强决心。

  接下来,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克里木、李维康、耿其昌、董文华、李谷一、殷秀梅、程志的动听歌喉,获得了观众阵阵热烈掌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李仁堂、李冀明和播音员林如的精彩表演,把人们引入了无限的遐想;著名笑星李凤荣、严顺开、方青卓、巩汉林、大山的精湛小品,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小演员蒋小涵的童声独唱《爷爷妈妈对我说》,清纯、真挚,声声扣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仿佛看到毛泽东的崇高形象已走进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田;青年演员黄文君、杨静、杨迎的三重唱《心向远方》,且歌且舞,把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此时,担负安全保卫工作的800壮士,却不能目睹这壮观的场面,却无法领略这热闹的气氛。武警官兵正守候在韶山宾馆,滴水洞山庄,毛主席铜像广场,即使在剧场门口执勤的战士,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查票验票,迎来送往。消防官兵正陪伴自己的消防车、消防栓,尽职尽责,寸步不离,随时作好迎难而上的准备。治安民警正行走在韶山的每一个山冲,每一个屋场,为群众巡逻,为人们守家,哪里有鼠跳,哪里有猫叫,都逃不脱他们锐利的眼睛和敏感的耳朵。交通警察正站立马路上,检查、指挥过往车辆,为行人指路引路,排忧解难。难道他们就不想进入文艺晚会现场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只要不是傻瓜,只要不是木头人,谁都会有这个愿望。然而,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他们不肯离开自己的工作,这是党的安排,这是人民的需要。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消防警察,总是在关键时刻作出奉献、牺牲,这是使命所然,义无反顾,别无选择。

  普通民警、普通士兵是这样,领导、首长更是如此。湘潭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吴昌荣,率领100名交警参加安全保卫工作,整个纪念活动中,全国各地来韶山的车辆多,任务之繁重。他指挥的有条不紊,保证了道路的畅通。江泽民总书记到长沙,一路畅行无阻,因而受到江总书记的表扬。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文艺晚会开始时,他的妻子李安娜从湘潭市公安局赶来,当然是想观看文艺演出,可吴昌荣却无法送妻子进入剧场。安全保卫指挥部规定,验票武警只认票不认人,谁也不得违反。800壮士要担负现场安全保卫工作,谁也没领到一张入场券。一位记者得知此事,深为感动,谎说自己手中正好多了一张票,其实是将自己唯一的一张票,送给了吴昌荣的妻子李安娜。这样,这位为纪念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交警支队长,才将自己的妻子送进了文艺晚会剧场。而他自己却急急地离开了剧场,这时他接到报告,一个卖羊肉串的小贩,也许是一边烤羊肉,一边向往着晚会,一心不可二用,羊肉串烤焦了,双手被烫,扔弃时一阵慌乱,火星溅上自己的自行车,引起燃烧。吴昌荣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作了妥善的处置。这么大的场面,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引发一场大的灾难。吴昌荣和他率领的100名交通警察,忠诚地守候着毛主席故乡的每一条马路,不敢有一丝松懈和怠慢。

  在毛家饭店大厅,虽然能听到剧场传来的歌声、笑声和掌声。可担任安全保卫指挥工作的总指挥长何忠喜、副总指挥长符国保、刘荣祖、刘世虎、黄起阳等,却聚精会神地守候在电台前,接收各路民警和官兵传递来的每一个讯号,及时作出决断和指挥。省公安厅长、纪念活动安全保卫领导小组组长李贻衡,今天本来是作为贵宾被邀请,陪同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毛主席的亲属观看演出,可他对安全保卫工作放心不下,他来到现场指挥部,坐镇指挥。这行动本身,对800名壮士无疑是一种激励,无疑是一种命令。

  文艺晚会圆满结束,歌声、笑声,留给了韶山人民,真情,挚爱,留给了伟人故土。12月22日,800名明星要离开韶山,返回长沙。安全保卫总指挥部将护送明星回长沙的任务交给了省公安厅特警队。

  十辆载着演员、载着道具的汽车浩浩荡荡出发了。省公安厅特警队队长卫汕生亲自驾驶警车在前头护卫,来韶山参观的汽车一辆接一辆迎面驶来,绝大多数车辆看到指挥讯号,都能礼貌地让道,可也有少数车辆抢先或是争道,特警队员小王、小郭、小陈,相互轮换着,顶着迎面而来的寒风,冻得鼻涕直流,坚持挥动红色小旗,向一辆辆汽车,一台台手扶拖拉机发出讯号。演员们坐在空调大客车上,绝对想象不到特警队长和他的队员们所吃的苦,所受的冻,更想象不到那绷紧的神经和高度负责的心情。

  中午12时,车队顺利抵达目的地湖南宾馆。演员们这才发现特警队长和他的队员们那一副副冻得发紫的面孔,联想到连日来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消防警察对他们的精心护卫,对他们的演出所付出的心血,不禁百感交集,赞叹不已。于是,明星们为人民的卫士挥毫题词。

  历史,留下了这珍贵的镜头。未来,记下了这衷心的赞叹。这一切,都发生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这是最深远,最永久的纪念,其意义非凡。记住这一切吧,热爱、崇敬毛主席的人们!发扬这一切吧,愿意继承毛主席遗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的人们!

  1993年12月28日于湖南省公安厅

  韶山冬日红似火

  杨远新

  12月,是我国南方最寒冷的季节。地处南国的韶山却没有寒冬。因为12月26日是韶山骄子、世纪伟人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天随人意,每年12月的韶山,总是阳光灿烂,春意盎然,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我这一生中瞻仰韶山数十次,其中多数是12月去的。除了自己的几次特意选择,其余皆是陪同友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份,选择12月瞻仰伟人故里,我也因此见证了韶山一个又一个的12月。

  近10年间,有几个12月26日我都是在毛主席铜像广场度过的。白天,人如潮,花如海,阵阵热浪从这里涌向韶山的每一个角落。到了晚上,便会出现更加奇观的景象。黑压压的人群静坐在毛主席铜像周围,不约而同地燃起一支支蜡烛,不约而同地唱起《心中想念毛主席》。烛光熠熠,歌声悠悠。谁置身这种场景,谁的心里都会涌起对领袖的无尽思念。

  很凑巧的是,有两年的12月26日晚上,我都在这种场景里见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拥有三亿资产的私营企业家。我与之交谈得知,他出生于1949年12月26日,半个世纪的人生风雨路,使他切身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心中最伟大的人是毛泽东。所以,自1993年以来,每年的12月26日,他都会放下所有的事情,从上海赶来韶山,静坐在毛主席铜像前,与毛主席一起过生日,以表达他对伟人的崇敬和思念之情。他每次来韶山,不是乘飞机,也不是坐软卧,更没有开小车,全是买的硬座票。一则他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毛主席的虔诚之心,二则他要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毛主席倡导的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与全国人民一道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毛主席主动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标准。正因为他老人家的这种行动,才换来了后来国家的强盛。他第一次瞻仰韶山时还很年轻,心中的毛主席完全是被神化了的形象。他对韶山除了好奇,对毛主席除了敬畏,没有别的感情。如今,毛主席从神坛回到了人民中间,却越加闪烁出伟人的光辉。他每年来韶山和毛主席一起过生日,既有一种儿子回家探望、陪伴父亲的亲情感,又有对伟人的崇敬感。他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毛主席的诞辰,就是要警醒自己:越是富裕了,有钱了,毛主席提倡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越加不能忘。

  我还在毛主席铜像广场见到过一个非同寻常的参观团。那是2000年12月26日的傍晚,几十个北方农民装束的老中青男女来到毛主席铜像广场,直奔毛主席铜像前,各自从怀里掏出红枣、苹果、花生,摆放成心形图案,作为敬献给毛主席的生日礼物。接着,他们跪下身子,用自己的头巾,擦拭毛主席铜像底座和铜像广场。我发现他们在擦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特殊地举动,那就是悄悄地将散落在毛主席铜像周围的枫叶、松针拾起,塞进自己的怀中。我对此有些不解,低声询问。他们的理由令我感动万分,我恨不得呼唤周围的红枫和青松为他们多献出一些枫叶和松针,让他们的心愿得到彻底的满足。他们说,毛主席是穷苦人的大救星。他们从毛主席身边带回片片枫叶、根根松针,供奉在家,就仿佛时刻看到了毛主席,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自豪感。那一夜,他们将毛主席铜像底座,将毛主席铜像广场,擦拭得一尘不染。是毛主席把一个旧中国擦亮成了新中国,没有了污泥浊水。如今,虽然又冒出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但只要传承毛泽东思想,这些不好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清除干净。他们将擦拭用过的头巾一层一层地叠得整整齐齐,放进怀里,带回家永久的收藏。临走时,带队的村党支部书记要他们每个人在毛主席铜像前许下一个心愿。没想到他们每个人许下的心愿都是一致的:做官的都要像毛主席那样不贪不占不谋私利,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曾陪同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四次到韶山。每次都是在12月26日这一天。第一次是他单独来,第二次带来了他的妻子、儿子,第三次邀约来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几十个大学同学,第四次率领的是报社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他对自己和随他一起到韶山的人有条规定:只参观韶山,别的风景名胜地都不去。我向他了解其中的原因。他说:参观韶山有一种心灵被净化了的崇高感觉。如果接着去参观或游览别的地方,这种感觉也许会被其他花花绿绿的东西冲淡。他说毛主席接济有困难的同学,招待亲友,都是用他自己的稿酬,从不揩公家的油。我们不能以参观领袖故乡为名,到处游山玩水。他说他准备向有关方面提议,要把12月26日定为中国人自己的圣诞节。毛主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后人只有永远纪念他,才能永远守住幸福。

  我陪同的友人中,有一位因贪污受贿被判9年重刑的原政府官员。去年8月刑满释放,他走出监狱后的第一个心愿就是要在毛主席诞生110周年这天参观韶山。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个月。2003年12月26日,他在我的陪同下如愿以偿地踏上了韶山这块热土。他献给毛主席的生日礼物,是他用4个月心血写成的《贪官自省书》,印了500册,放在毛主席铜像前,特别提示:供为官者借鉴。这份《贪官自省书》中有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毛主席用他一生的行动,兑现了他的伟大宣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他献出了6个亲人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他却没有安排他的一个亲人为官,就连大革命时期曾用生命保护过他,受到他特别敬重的九哥也没有给谋一个位置,一辈子在韶山当农民。而我在掌权的日子里,却把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当成了威胁他人的武器。自己的行动则完全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落得阶下囚的可耻下场。如果让我这样的人继续掌权,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就会被断送。我受到惩处,罪有应得。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做反面教材,警醒正在掌权的人,伸手必被捉。只有像毛主席那样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实现人生的辉煌。”这本小册子,成了当天参观者的抢手货。

  韶山自举办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以来,开发了很多新的景点,使这块圣地变得更加璀璨夺目。大凡来韶山参观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都会把毛主席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韶山陈列馆、滴水洞、六位烈士纪念园,选择为参观的重点。人们最不愿匆匆离去的是故居,人们留影最多的是毛主席铜像广场,人们驻足时间最长的是陈列馆内毛主席的那一件打了90多个补丁的睡衣前,人们回头最多的是六位烈士纪念园,人们最想带回的纪念品是毛主席工作、生活了7天的滴水洞纪念馆前那座清澈见底的水库里的碧水。

  与全国人民一样,韶山人民每逢12月26日这天,都会用特殊的方式纪念自己家乡走出的这位伟人的生日:所有交通工具对参观者免费,所有餐馆对参观者免费供应长寿面,有的餐馆还实行参观者用餐不限量,付款仅10元的优惠方式。等等。这些方式,充分表达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深情,对所有热爱毛主席的人的深情。

  毛主席对人民的情,人民对毛主席的情,化作燃烧的火焰,使12月的韶山变得像春天一样的温暖,因此便有了寒冬杜鹃花开,午后日月同辉的奇观景象。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的韶山,这一天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又将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日子,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旗帜又将在这里被后人高高地举起。

  2004年12月26日于韶山

  【作者简介】:

  杨远新,男,汉族,1953年6月生,湖南汉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公安厅三级警监、一级警长,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任汉寿县创作组创作员,汉寿县政协一、二、三届委员,《沧浪》主编,《小溪流》编辑,宁乡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分管刑事侦查副局长兼县严打办主任,湖南省公安厅《当代警察》副总编、副编审,湖南省公安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政治协理员等职。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680多万字。长篇侦探小说《百变神探》《春柳湖上》《红颜贪官》《爱海恨涯》《拟任厅长》《东追西捕——魔头张君19天亡命录》《特区警官》《惊天牛案》《追剿解放后隐藏湘西16年的匪首夫妻》,长篇儿童小说《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欢笑的碧莲河》《小甲鱼的“阿姨”》《牛蛙大王》,长篇报告文学《奇人帅孟奇》《岳阳监狱保卫战》《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走进福山福水》《天有巧云》,中短篇小说集《沧浪流水》《今夜,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落空的晚宴》等专著55部。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等58次。现为阿里巴巴文学网、中国联通沃阅读、中南大学出版社签约作家。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赣B20000030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0000000000000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